世預賽18強賽首戰將于今晚(5日)打響,面對主場作戰、亞洲排名第一的日本隊,不少國足擁躉對結果并沒有太多期待。開場哨未響起,向來待國足如初戀的球迷為何早早放棄念想?看看幾大社交平臺上,國足相關帖子的評論區,或許就能知曉答案:在基本是一分價錢一分貨的足壇轉會市場,有幾位日本球員的個人身價,就高于國足全隊的總和。這樣的情況引出一個算得上老生常談的問題:留洋這個在日本隊內幾乎已是“標配”的動作,對于中國球員而言,為何這么難?
圖說:世預賽18強賽首戰將于周四晚間打響
中日兩國的足球聯賽,算是在同一時間開啟職業化的。1993年創辦初期的J聯賽與前些年的中超類似,也曾花費大價錢引入那些不在巔峰期的大牌球星。不過很快,日本足協就意識到,相比于花錢引入,讓更多人走出去更加重要,這樣的眼界,是日本隊能夠傲視亞洲的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國足首次晉級世界杯決賽圈是在2002年,不過并沒有多少人記得,如今早就可以輕松應對世預賽的日本隊,首次登上世界舞臺的時間,只比國足早了4年。在1998年的法國世界杯上,“藍武士”三戰皆墨,排名與四年后的國足一樣,是第31位。然而正是那與世界杯的第一次接觸,讓日本足協認識到自己與世界足球的差距,同時開始制定“脫亞”計劃,即足球要發展,一方面依靠青訓,一方面依靠“留洋”。法國世界杯后,在日本足協、俱樂部和贊助商的共同支持下,以中田英壽為代表的球員登陸意甲,打通了日本與世界主流足球賽場的道路,這也成為日本球員的身價和實力水漲船高的起點。
圖說:日本隊賽前訓練 新華社圖
相比之下,那個階段的中國足球管理者,并沒有抓住機會。在效仿近鄰,靠著一批旅歐球員加上國內精英組成的國足歷史性打進世界杯后,中國足球并沒有在留洋的康莊大道上繼續前進。混亂的聯賽管理、急功近利的俱樂部和聯賽環境,以及缺乏長遠規劃和開闊眼界的規章制定,成為阻礙國足前進的巨大障礙。即便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依然有中超俱樂部為有機會留洋的球員設置“必須保證出場時間”的條款?;蛟S國內俱樂部是過于愛護自己苦心培養起來的選手,也可能是為了避免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但這樣的眼界和要求一再出現,帶來的結果便是像三笘薫這樣從川崎前鋒轉會布萊頓,隨后被轉租至其他衛星俱樂部鍛煉,最后成為英超邊路悍將的歷程,幾乎不可能在中國球員身上復制。說得更直接些便是,因為足協和俱樂部缺乏足夠的眼界,球迷只有羨慕的份。
圖說:武磊留洋時 新華社圖
昨天傍晚出席賽前發布會時,國足隊內有過留洋經歷的武磊感嘆:“日本隊有許多在歐洲聯賽效力的球員,希望未來中國的球員也能如此?!甭牭贸鰜?,足球從業者并非不了解留洋可能給球員和國家隊帶來的進步。球迷和網友的留言一針見血,也頗為誠懇:“當未來的某天,國家隊球員的所屬俱樂部不再僅限于國內的聯賽,中國足球距離世界杯,也就近了一步?!?
這一屆國足的世預賽18強賽開始前,不妨再看一下22年前創造中國足球歷史的那些球員和他們的留洋經歷吧:在蘇格蘭鄧迪聯效力的范志毅、英超曼城的主力邊衛孫繼海、德甲法蘭克福的前鋒楊晨、德乙亞琛的隊內最佳射手謝暉、效力過意甲佩魯賈的馬明宇、曾在法蘭克福青年隊受訓的邵佳一……但愿這些已經有了年代感的名字和俱樂部,能給中國足球的未來發展帶來一些啟示。(新民晚報記者 陸瑋鑫)
這是水淼·Eyou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4-11-14 0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