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尤方明;攝影丨艾少軍;編輯丨王子睿
在廣州,足球是一塊金字招牌。這里曾是中國唯二的足球特區之一,廣州足協主席謝志光更是不掩飾心中的自豪之情,將這座城市冠以“足球第一城”的名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廣州足球歷經百年浮沉,方能獨秀于嶺南文化之林。
在這其中,民間力量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足球記者白國華曾經評論道:“敢為人先的觀念,正好和廣州活躍的民間資本匹配,廣州足球的成功,民間資本當立首功?!睆V州的民營企業助力了職業足球的騰飛,而發達的職業足球也孕育了火爆的草根足球氛圍。二者相得益彰,鑄就了今天的“足球第一城”。讓我們走進這段歲月,試看廣州足球的潮起潮落。
廣州足球,始終走在吃螃蟹的路上
2300多年前,遠古足球從中國走向世界。19世紀中期,當英殖民者統治我國香港地區時,現代足球又從世界回到了中國。毗鄰港澳的廣東占據了地利,清朝同治年間,足球運動通過傳教士在廣東興辦的教會學校首次跨進了中國大陸。
中國足球史上的許多第一次,都與廣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1913年2月,第一屆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舉行。為國出征的球員們全都來自廣東、香港兩地,而廣東三將唐福祥、許文輝和丘紀祥均為廣州人。兩年之后,第二屆遠東運動會由上海舉辦,由唐福祥任隊長、粵港選手組成的中國足球隊奪得冠軍。這是中國足球隊在國際正式比賽中取得的第一枚金牌。
1921年4月,在廣東省第八屆省運會足球賽上,第一次出現了社會人士的身影,要知道,過往的足球賽事清一色是書院學生參與。殷商劉有顯以個人名義組織的劉有顯足球隊和廣州基督教青年會組織的足球隊報名參賽,這標志著中國的足球運動從學校向社會拓展。1928年,廣州在競賽建制上也已走在全國前列,形成了甲、乙、丙組三級聯賽,足球社團組織也隨即接連出現。
1954年6月,廣州組建了第一支專業足球隊,命名為中南體院競技指導科足球隊白隊,簡稱中南白隊,從而成為國內最早成立市級專業足球隊的城市。此后,中南白隊更名為“廣州市足球隊”,并由廣東省體委接管,備戰國內外各項賽事。
1987年2月,廣東萬寶二隊的謝育新應邀加盟荷蘭茲瓦魯市PEC“82”足球俱樂部,成為中國籍足球運動員通過轉會形式加盟國外球會的第一人。同時,廣州白云足球隊聘請原國家隊教練戚務生任教練,邁出了國內人才交流的第一步。
廣州足球近代史圖 / 制圖:艾少軍
縱觀歷史,廣州多次開創了中國足球之先河。作為中國的“南大門”,這實屬情理之中。近代以來,廣東的社會經濟發展走在了全中國的前列。作為廣東省五人足球協會會長,劉孝五提到:“誰先富裕了,誰就先擁有了‘鍛煉身體是生活必需品’這個概念。如果說你連吃飽飯的問題都沒有解決的話,你要求他去鍛煉身體,那是天方夜譚?!?2歲的他歷經廣東足球的發展與變遷,“廣州是全廣東率先富起來一個區域,所以我們廣州人民富裕了以后,他一定會去尋找全世界職業化程度最高的體育項目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于是足球首當其沖?!?/p>
經濟的富庶使足球這項運動在廣州落地生根,而它的發展壯大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息息相關。商界與政界的許多人士關心、支持著廣州足球,這在足球場地的建設上可見一斑。抗戰勝利后,廣州的許多體育設施已被嚴重破壞:廣州東較場體育場被占用,大佛寺足球場、東園足球場、粵秀足球場蕩然無存。為復興廣州足球運動,由銀行界的侯澄滔發起,梁少芝贊助,在十三行的廢墟(今文化公園中心臺附近)上修建足球場。隨后西湖路警察足球場建成,東較場體育場修復。
建國后,時任廣州市市長的葉劍英十分重視體育事業,在他的倡議下,自1953年起,越秀山人民體育場、洪德足球場、寶崗體育場、西村工人體育場和荔灣體育場先后建成,并開放給民眾使用。這個傳統,一直沿襲至今。
而在各個歷史時期,總有領軍人物挺身而出,挑起廣州足球的大梁。抗戰期間,“球王李惠堂”多次于廣州地區舉辦義賽,并將募捐所得款項購買飛機、軍械、汽車等支援抗戰,慰問抗日官兵;20世紀70年代,畢業于中山大學的教頭蘇永舜幫助廣東隊問鼎第三屆全運會,拿到廣東歷史上的首枚足球金牌。憑借著在地方隊的出色表現,他隨即接過國家隊的教鞭,他所帶領的那屆國家隊被稱譽為“最具觀賞價值”的中國隊;70年代以來,容志行、趙達裕、陳熙榮、古廣明、彭偉國等一個個令廣州球迷耳熟能詳的名字激勵著這座城市堅守足球夢想。
在砥礪前行的過程中,廣州足球形成了獨特的足球流派,而其中最為閃耀的瑰寶莫過于“南派風格”。1925年,適逢省港大罷工,香港的華人球員紛紛回到廣州工作或學習,并將香港華人球隊注重技術短傳、邊線進攻的打法傳播開來。這種技戰術有利于規避廣州足球運動員在身高、力量上的落后,發揚其靈活、善于思考的特點,所謂的“南派風格”由此流傳。
“南派風格”注重打磨球員的基本功,強調以思維、技巧而非身體素質取人,強調輕靈快捷的踢球方式和講究地面配合的球路。這種與現代足球倡導的傳控風格頗為吻合的理念,貫穿了廣州足球自青訓、選材直至戰術部署、場上打法的方方面面。在中國足球市場化運作之前,在那個球員間流動并不頻繁的年代,廣州足球展現出了鮮明的技術風格,于國內外賽事中屢創佳績。
除卻技戰術上的超越與突破,廣州足球更在體制建設方面將這座城市敢于革新的傳統體現得淋漓盡致。廣州日報社體育新聞中心主任陳偉勝甚至將其形容為:“足球體制創新的影響意義遠超體育范疇,甚至直接帶動了中國經濟體制的轉變。”他所提到的體制創新,還要從“白云模式”開始談起。
1984年,廣州白云山制藥廠以每年贊助20萬元的條件與廣州市體委簽約,聯合組建廣州足球隊,并將該隊改名為“廣州白云山制藥廠體協足球隊”(簡稱“廣州白云足球隊”)。中國足球史上第一支企業與政府合辦的足球隊就此誕生。
“白云模式”帶來了巨大的連鎖反應。體現著“官辦民助”的“萬寶模式”以及彰顯“民辦官助”的“佛山模式”先后出現。民營企業對于廣州足球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89年1月,廣州市體委與白云山藥業公司簽訂協議,擴大白云足球隊為足球俱樂部,統管一、二、三線隊伍,以利于隊伍的銜接。白云足球俱樂部更是打破隊員集中住宿的一貫制,實行球員生活自理的走訓制,引發了當時中國足壇的一次地震。
八年磨一劍,廣州隊終于在1992年收獲了甲A聯賽亞軍的碩果,這也是廣州在專業隊時代取得的最好戰績。
百年以來,依托于南粵大地孕育出的深厚足球文化,歷經浮沉的廣州足球始終在中國足球的版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在1994年,中國足球正式迎來職業化改革之時,廣州已經做好了準備。
興三載,敗三載——當足球城幾乎告別足球
1992年,在中國足球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時年6月23日至27日,中國足協在北京西郊紅山口召開工作會議,會議以改革為主題,決定把足球作為體育改革的突破口,確立了中國足球要走職業化道路的改革方向。
同年,廣州與大連一起獲評為中國僅有的兩個足球特區。次年1月8日,廣州市體委以公開招標的形式聯手廣東太陽神集團,正式成立了中國首家股份制職業足球俱樂部。18天后,“廣州足球特區管理委員會”在廣州正式掛牌成立,廣州的足球體制改革迎來了高潮。
在1994年,改制后的甲A元年,廣州太陽神摘得聯賽亞軍,隊中的胡志軍、彭偉國、周穗安分獲金靴、金球、最佳教練三項大獎。不僅戰績斐然,俱樂部在經營方面也頗有建樹。
時任俱樂部總經理的劉孝五回憶道:“當時的俱樂部完全可以自己養活自己,雖然說是買下了這支球隊的50%的股份,但是‘太陽神’企業不用花一分錢”。那么資金從哪里來?陳偉勝給出了答案:“俱樂部收入三分之一來自門票(190萬元),三分之一來自廣告(150萬元),三分之一來自電視轉播版權(140萬元)?!边@種接近于歐洲職業俱樂部的“三三三”造血模式是領先于時代的。
廣州在中國足球職業化的進程中再度發揚了“敢為天下先”的精神。1995年,太陽神宣布主帥周穗安離任。外界輿論驚呼:太陽神集團何德何能,竟然敢炒掉“國家干部”?同年,主場落戶于廣州的廣東宏運隊以近1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引進黎兵、馬明宇兩位國腳,主帥陳亦明則被扣上了“人販子”的高帽。這些在如今的足球世界中稀松平常的市場行為,在當年的時代背景下無異于激起了滔天巨浪。
1996年,廣州足球迎來了全盛時期,這座足球城迎來了1/4中國頂級聯賽的球隊。在全廣東范圍內,甚至有五支甲級聯賽的隊伍落戶(甲A組的廣州太陽神、廣東宏遠、廣州松日、深圳飛亞達;甲B組的佛山佛斯弟)。當年廣東電視臺專門制作了一檔節目,名為《甲五風云》,至今仍為許多老球迷們所津津樂道。
但這檔節目只維持了一年時間,究其原因,用劉孝五的話來說,就是“中國的足球走偏了方向。”他指的是1990年代末,足球聯賽中出現的“國進民退”潮,各地大型國企受地方行政的意志趨使,爭相入主俱樂部。它們不計成本的投入,令廣州太陽神等民企俱樂部望塵莫及?!笆袌鲎兂闪耸虚L,不好玩了。天津隊就是剛上來就拿出一百三十多萬美金到巴西挑了三個球員。當年一百多萬美金是很恐怖的是吧?然后主教練說這是水貨,不要了,一百多萬就浪費了,于是再花一百多萬又買三個?!眲⑿⑽甯械綗o奈,“國有的壟斷企業進入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就沒有公平可言。沒有公平可言的行業,民營企業愿意去投資嗎?那是不可能的,那不是自投羅網嗎?”
1997年至1999年,廣州甲A三隊相繼降級,而這還不是最令人絕望的時刻。2000年,廣州松日在從甲B聯賽降入乙級聯賽后宣布解散;2001年,身處甲B組的廣東宏遠隊被變賣至青島海利豐,廣州足球的獨苗只剩下了太陽神。而這支球隊在2000年的9月23日面臨著一場生死戰,唯有贏球才能避免降入乙級的厄運。功成名就只用三年,花落人亡也只需三年。誰能想到,叱咤中國百余年的廣州足球竟要在千禧年來臨之際,連職業足球的火種都保不住了呢?
90分鐘的久攻不下,讓東較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靜。而在傷停補時階段的最后一分鐘,湖北人曾慶高在禁區外圍起左腳怒射破門,把廣州隊留在了中國職業足球的版圖之上。一瞬間,看臺上上千名球迷跳入場地,和將士們慶祝著這個歷史性的時刻。
在完成絕殺的第二天,合同到期的曾慶高就收拾行囊返回武漢,那里有家鄉球隊的召喚等著他;而在完成守護廣州足球的壯舉之后,太陽神也在2001年宣布退出足球界。
此后,廣州隊幾度易主,在吉利、香雪制藥、日之泉手中輾轉,始終因為民營資本的資金缺口而與“沖超”名額失之交臂。2005年年底,以廣州足協為首的政府部門對廣州隊著手動刀。他們一邊要求時任冠名企業日之泉加大投入,另一邊又在尋找有實力的國有企業加盟。2006年,足球頭一次被寫入了廣州全市未來五年的“十一五”發展規劃中,市政府提出“廣州要有足球,更要有高水平的職業足球”的口號。在政府明確的支持信號出現之后,許多大型國有企業浮出水面。時年2月,廣州醫藥集團正式入主球隊。
2008年,在闊別頂級聯賽十年之后,廣州隊終于重返中超聯賽的賽場,然而是通過一種極不光彩的方式。在2006年的中甲聯賽中,廣藥分別在第8、11、17、19四輪比賽向對手行賄,總計金額達到了295萬元人民幣。2009年,中國足壇掀起了“掃賭打黑”的風暴,廣藥的行徑遭遇披露,球隊被罰降級。同年12月31日,廣藥集團宣布撤資,俱樂部暫時由廣州足協托管。
廣州隊沉落谷底的這十余年來,這座城市的足球氛圍受到了嚴重的沖擊。表面上看,越秀山體育場的上座率仍然居高不下,2003年甚至位居全國三甲,超越了許多甲A的球隊,但劉孝五深知,這里頭的水分極大:“當時的羊城晚報的總編說,一支二級聯賽的球隊上座率能夠達到全國的第三,需要好好報道。于是記者就來采訪我,我說不接受采訪,告訴你自己明白就好,之所以能達到第三,是因為我們的門票都是送的”。
“在二級聯賽那么多年,先是國內人瞧不起廣州隊,漸漸地自己人也瞧不起廣州隊了?!睘榱司S持越秀山的繁榮景象,劉孝五推行送票的三項基本原則“送早”、“送遠”、“送散”。要知道球場只能容得下32000人,而他一度單場派送了8萬張招待票,最終到場15000人。同時,他堅持在球場門口設立售賣點,30元一張的球票雷打不動。“要為了讓拿著招待票進場的人覺得自己賺到了?!弊钌俚囊淮危銟凡恐皇鄢隽?00多張票。
2005年8月27日,廣州日之泉隊迎來了沖超路上的關鍵一戰——穗浙大戰,同時也是廣州隊把主場從越秀山遷到天河體育場的第一場比賽。賽前,安保方面要求俱樂部只能出售1萬張球票,不許送票。最終親自掏腰包入場的球迷只有4800人,遠不及越秀山時期。賽后劉孝五一度向媒體作出檢討,而如今的他回憶起來:“這就是當時廣州球市的真實寫照?!?/p>
流失的球迷群體多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聯賽,尤其是英超賽場。早在上世紀70年代起,香港的英文電視臺開始提供英甲聯賽和足總杯的轉播,借地緣之利,廣東球迷便能率先通過無線電視一飽眼福。1992年,英超聯賽的轉播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在北上廣等少數城市以集錦的形式播出。1993年起,位于香港的ESPN頻道每星期直播一場周中賽事,與之同時,廣東體育頻道也開始碎片化報道英超。自2001年,ESPN拿下英超在亞太地區的轉播權開始,中國尤其是廣東地區對于英超的直播頻次日益增多。
《南方都市報》的足球記者豐臻回憶道:“珠三角地區是最早接受歐洲聯賽的直播的區域。既然看歐洲足球看的早,就本地觀眾的足球審美能力而言,我覺得是領先于中國平均水平的?!苯涍^十余年的發展,英超等海外聯賽的轉播在廣東地區愈發成熟。相較于支持沒落的廣州隊,足球審美水平日益提升的球迷們把目光投放在歐戰的決定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金主退出,球隊降級,元老出走,球迷倒戈,廣州足球在2010年的春天走上了絕路。
危急存亡之際,曾經多次幫助廣州足球騰飛的民營企業再度挺身而出,這一次,救世主的名字叫做恒大。2010年3月1日,恒大集團正式入主廣州足球俱樂部?!蹲闱驁蟆酚浾甙讎A感嘆道:“向來得風氣之先的廣州,鍛煉出來的是對商機的異常敏感,興盛時有太陽神接盤,低谷時有恒大抄底?!?/p>
隨后的故事世人再熟悉不過了。在完成了升班馬奪冠的中國式“凱澤斯勞滕”神話后,恒大成就了中超七連冠的偉業;猶在中甲時,許家印主席“五年內必奪亞冠”的豪言壯語為天下人所笑,而如今兩度登頂亞洲之巔的恒大,已讓所有的中國俱樂部難以望其項背。
恒大的彪炳戰績使得這座城市找回了熟悉的足球文化。作為恒大的“德比”對手——富力隊的球迷會助威部部長,李安坦承必須要感謝恒大:“這是幫助廣州足球從逆境中走出來的一支球隊。2010年廣州隊降入甲級的那個時候,很多人其實很失望。而且前幾年的時候,廣州的球迷已經流失很嚴重了。直到恒大的出現,它的戰績帶動了廣大的球迷群體和一批優秀的球迷組織,它讓中國足球發現原來我們在亞洲范圍是可以有競爭力的?!?/p>
廣州富力俱樂部“藍色戰魂”球迷會原助威部部長 李安 / 攝影:艾少軍《信息時報》記者鄒甜同樣認為,當下廣州足球的火爆氛圍與恒大效應分不開:“我覺得中國的足球要發展到像國外那樣,哪怕是一個小縣城的球隊都有一大幫忠實粉絲,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在中國,只有當足球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名片的時候,足球氛圍才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而恒大幫助廣州做到了。”
“金元足球”的模式幫助恒大開創王朝,引無數豪強競相效仿。而這座曾經三雄并立過的城市,也自然能敞開胸懷,迎接以另一種發展愿景立足的球隊,那就是扎根于廣州本土的廣州富力。
2011年7月1日,廣州富力俱樂部宣布正式接手深圳鳳凰隊征戰中甲聯賽,當季即憑借12輪不敗的驕人戰績沖超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富力入主4個月以來的凈投入僅為4000萬元人民幣,遠低于沖超球隊投入的平均水平——7000萬元,更不用說與豪擲千金的同城球隊相比了。
這支球隊的前身一度輾轉沈陽、長沙、深圳,最終落戶廣州。盡管流浪多城,但球隊初來乍到便踐行著“本土化”的理念。球隊把主場設在了歷史悠久的越秀山,2016年更是將球場承租20年,并承諾投入6000萬元人民幣,將承租范圍按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主場標準建設成專業足球場。
而“重振南派足球”的目標,從最初的法里亞斯,到如今的斯托伊科維奇,歷經四任洋帥的富力始終堅持。從數據上看,在2016年,富力的傳球次數與控球率中均排名中超第二位,而在過去的2017賽季,富力在這兩項的技術統計均排名聯賽第一;從場面上看,球迷們很難在斯帥的球隊比賽中見到高舉高打、長傳沖吊的情景。一位富力球員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斯托強調最多的就是要追求我們自己的風格,全隊要有好的傳控,聰明的跑位,大家要踢出賞心悅目的足球?!本銟凡扛倍麻L黃盛華則對前南斯拉夫人盛贊有加:“他的風格和南粵足球是血脈相連的關系?!睅煶杏诎⑸{教父溫格的斯托伊科維奇正把“美麗足球”的觀念與這座城市本就夯實的“南派足球”根基對接起來。
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2017賽季中超聯賽部分數據 / 制圖:艾少軍縱使富力舉措良多,“本土化”之夢最為關鍵的還在于球員。從2012賽季起,俱樂部先后引進了盧琳、吳偉安、李巖、吳坪楓、李健華等多位粵籍球員或是曾在廣州效力多年的老將,但更多地意味還在于令游子還家。由于職業隊的長期沉淪,廣東本土青訓的水平每況愈下,中國的頂級賽場之上已經很久見不到頂尖的廣東球員了。曾效力于廣州松日隊的射手楊朋鋒深有感觸:“中國足球的成績不好,廣州甚至整個廣東足球是有責任的。既然有責任,我們就要從草根做起,培養出更多的廣東國腳,從而豐富國家隊的打法。”而富力就肩負起了這個責任。
上任之初,黃盛華就談到對球隊人員架構的設想:“我們有一個建隊方向,11名主力,有3到4個好外援,3到4個國內頂級球員,以及4-5個自己培養的本土球員,替補上大部分都是本土球員。我們寧愿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青訓建設上?!边@些年來,富力在青訓方面動作頻頻,主要通過三種培養模式為球隊造血。其一是通過2013年開創的富力足球學校,以荷蘭阿賈克斯青訓團隊的理念培養小球員;其二是立足于廣州本土的日式青訓體系,深入廣州的中小學發掘人才;其三則是中國特色的專業模式,球隊依然與省市足協開展合作,共建梯隊。這三種模式為富力鍛造了從U11至U19年齡段的10支梯隊,從中走出的本地人黃政宇已然擔綱起主力中衛的重任。
李安對記者說:“如果你是傳統的廣州球迷,或者說你更偏向于打法,而不傾向于戰績的話,你可能會更加喜歡富力一點。因為他的打法和傳統廣式的小快靈很相似,更開放,更強調進攻。包括它的本土球員更多,更扎根于廣東的青訓?!彼f的“不傾向于戰績”只是相較于恒大而言。在中超的七個年頭,富力的排名基本穩定在聯賽中上游,更是在2014年一度殺入了亞冠小組賽,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同城雙亞冠”偉業。
既然同為勁旅,一年至少兩度的“廣州德比”就成為了媒體聚焦的盛事。然而球迷之間卻沒有因為摩肩接踵的熱烈氛圍而產生太多的對立意味。成金朝在長期關注兩隊擁躉的過程中注意到:“打德比的時候大家都分開坐,互相罵對方索嗨。但其實在平時,在越秀山坐著的很多都是買著恒大套票的球迷。在天體坐著的球迷,大部分人也會去關注富力。廣州有這樣的兩支頂級球隊共存,球迷們把它當作是幸事。”他認為,這體現了廣州球迷務實理性的生活態度:“廣州人把足球只看做是生活的一部分,可能不是想著這個隊一定要贏,只是今天有球賽,反正我也沒什么事,就去感受一下,不會因此去跟人起沖突?!?/p>
李安更是提到了越秀山球場的“遲到早退”傳統:“比賽進行到70分鐘起,退場通道就開始圍著個水泄不通了??赡苣泐I先著他們也提前走,落后著也提前走,比賽正焦灼著也提前走?!钡蔡寡?,這正是廣州人對待生活的方式:“尤其是老一輩的散客,你也不好去強求他們看完整場比賽,人家可能是上完班或者喝完茶,吃完晚飯過來看球,把看球賽當做飯后的消遣,你不能逼著別人破壞自己的生活,這就是他的一個習慣,存在即自然嘛。”
廣州城,一半火焰,一半海水。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廣州恒大以財奪人,但也逐步放下身段,為實現全華班的夢想踏實行事;以藍色為主色調的廣州富力大打“本土牌”,可也向老大哥汲取更職業的俱樂部運作經驗,給予斯帥最大限度的資金支持。風格迥異的兩支球隊在廣州包容的城市文化中互為對手,但也相得益彰;廣州球迷們也正以笑看云卷云舒的心態享受當下。
“城市競賽體系才是足球第一城的基石”
眼前盡是豪門盛宴,廣州球迷又怎能按捺得住性子“袖手旁觀”。劉孝五認為這是一種健康的循環模式:“老百姓們看到恒大拿冠軍,富力踢得好看,已經不滿足了,我們希望親自去踢足球;漸漸地也不滿足了,我們希望參加比賽;漸漸地又不滿足了,希望參加適合于我們身體、水平的比賽?!?/p>
回首往昔,是廣州熱忱的足球氛圍根植出了發達的職業足球;而今,輪到了鼎盛的職業球隊葉落歸根,反哺草根足球的時刻了。網易體育的資深媒體人成金朝告訴記者:“你可以看到各類富力冠名、支持的賽事在廣州甚至是廣東范圍內遍地開花?!彼f的賽事包括在2017年吸引了全市共1222支學校球隊、超過2萬名學生參與的“富力杯”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包括有“領館杯”、“CBD杯”等許多草根足球聯賽?!安皇撬腥硕寄軌蛟谠叫闵教咔?,但富力應該讓他們在廣州的各個民間球場去展現自己的足球技術?!秉S盛華對此表示:“社區足球才是城市足球的生命線?!?/p>
職業俱樂部致力于植根社區,而廣州足協則在頂層設計上為草根足球的發展保駕護航。2015年,廣州足協讓“管辦分離”這個名詞在中國范圍內第一次落成現實,真正作為一個民間團體來組織運營。
“脫鉤”之初,謝志光主席便把協助教育系統,為校園足球提供專業教練員資源與打造廣州業余足球品牌賽事體系列入了工作計劃中。
過往三年,在廣州足協的努力下,廣州共有131所中小學被評為省級青少年校園足球推廣學校,廣州市中小學生足球聯賽在時間跨度、參賽球隊數量、參賽球員總人數、總比賽場次方面都達到了全國同級聯賽的第一名;而在業余聯賽建設方面,足協在三、五、七、十一人制等不同賽制上都有建樹,更是鑄就了諸如“市長杯”、“廣超聯賽”等經典IP賽事。
最新數據顯示,在2016年,廣州足協共舉辦和承辦了各類足球比賽3253場次,其中包括國際賽3場,全國賽90場,市內賽3160場,參賽人數達19511人,觀眾人數達132.24萬人。在93場職業賽事之外,更多的是社會足球、青少年足球和校園足球的比賽。謝志光始終強調:“城市競賽體系才是足球第一城的基石?!?/p>
2016年廣州足協舉辦承辦賽事明細 / 制圖:艾少軍關于誰是“足球第一城”,這個似乎不會有定論的問題,謝志光輕描淡寫地給出了答案。他的底氣,不僅來源于鄉土情結,更仰仗著這座城市深厚的足球底蘊與務實創新的開拓精神。
2018年1月18日,在廣州足協第十屆第三次理事會議上,謝志光告訴記者,足協2018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要繼續跟蹤協調市政府盡快出臺《廣州市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7-2020)以及《廣州市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50年)兩份政策文件。
《廣州市足球場地設施規劃建設實施方案》 / 來源:廣州市足協可以看到,廣州不僅要在目前已有的100座社區足球場的基礎上繼續滿足市民們的需要,更是把目光投放到三十年之后了。對于這座百年足球城來說,算不上是好高騖遠。
本文原載于中山大學學生媒體“布谷島”,如需轉載,請至公眾號后臺聯系。
這是水淼·Eyou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4-11-14 01: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