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
中國足球終于等到了這一刻
世預賽亞洲賽區18強賽第4輪較量中
國足在青島青春足球場擊敗了印尼
拿到了首場勝利
青春足球場用“青春”的號角
讓困境中的國足
有了繼續向前的夢想和期盼
現場3萬多球迷熱淚盈眶
久久不愿散去
22年來
中國足球歷經艱難曲折
始終無法叩響世界杯的大門
所有人都在思索
中國足球究竟倒在哪個環節
中國足球隊在沖擊世界杯的過程中經歷了多次嘗試和挑戰,但至今未能穩定進入世界杯決賽圈。
中國足球隊首次沖擊世界杯是在1957年,當時對陣印度尼西亞隊。盡管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主場4比3獲勝,但在客場比賽中以0比2失利,未能晉級。
進入21世紀后,中國足球隊在2001年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在米盧的帶領下,中國隊成功闖入2002年韓日世界杯決賽圈,這是中國足球隊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進入世界杯。
然而,自2002年后,中國足球隊在國際比賽中的表現令人扼腕。盡管在2004年亞洲杯中獲得亞軍,但在隨后的2006、2012、2014世界杯預選賽上一次又一次“跌倒”。最近的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中國隊相繼折戟預選賽。
22年來,中國球迷望穿秋水,期盼國足再次殺入世界杯決賽,無奈國足實力太弱,始終與這個世界第一運動擦肩而過,跟世界強隊交手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盡管國足2002年首次出現在世界杯決賽中,實際上中國足球已經深陷假賭黑的困境之中。
中國足壇大規模反賭掃黑工作2009年下半年開始,前足管中心主任謝亞龍、前國足領隊蔚少輝及前足協裁判委員會主任李冬生等相繼落入法網。
2012年6月13日,謝亞龍、南勇、蔚少輝均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20萬元,依法追繳違法所得。
申思、祁宏、江津、李明等4名前“國腳”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至有期徒刑五年零六個月不等刑罰,并均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50萬元。而在此前的第一批庭審宣判中,已有48名犯罪嫌疑人被宣判。
為什么足壇是腐敗“重災區”
中國足球推行職業化30年間,關于腐敗的新聞屢屢見諸媒體。
足協官員隨意更改賽程、更改足球規則成了常態,為短期政績隨意推翻上一任決策的情況屢屢上演。從落馬官員的經歷來看,大家都想乘涼,都不想栽樹,明知培養人才是要十年如一日地耕耘,但沒人想做那個“奠基者”,因為政績觀逼著你“想花活、出花樣”。
看看落網的前足協主席陳戌源的競選宣言:國家男足躋身亞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強隊,男女足各年齡段青少年國家隊躋身亞洲強隊,職業聯賽亞洲一流……這些目標如今看來是極大的諷刺。
陳戌源發表完慷慨激昂的競選宣言后,當晚就收了兩位地方足協人員送來的60萬元。缺少必要的監管,錢權交易就不可避免地蔓延。如何讓足協實現真正的管辦分離考驗著從業人員的智慧!
過往中國足球缺乏長期規劃,往往只是以打入一屆世界杯或奧運會作為目標。正是緣于長期規劃的缺乏,令中國足球具有盲目性,通常只為一屆大賽進行周期性備戰。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國國足打入2002世界杯,并沒有令中國足球從此脫胎換骨的原因。
2015年3月16日,《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內容涉及中國足球行業改革基本原則、各階段發展目標,并在足協改革、完善俱樂部、改進聯賽體制、推進校園和社會足球發展、足球設施建設等方面作了詳細闡述。
此方案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足球行業改革的行動提供指導。
距2012年足壇反腐掃黑行動12年,2024年9月10日,中國足球又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國家體育總局與公安部在遼寧大連,聯合召開足球職業聯賽假賭黑專項整治發布會,詳細披露了近年來公安機關在打擊足球領域賭球、假球等違法犯罪活動中的成果,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28人,打掉網絡賭博團伙12個,查實涉嫌賭球、假球比賽120場,涉及中超、中甲、中乙、足協杯、女超等多個級別聯賽,共41支俱樂部球隊涉案。
前國足主帥李鐵、足協主席陳戌源、足協原秘書長劉奕、足協常務副秘書長兼任國管部部長陳永亮、足協紀律委員會主任王小平、足協競賽部部長黃松、足協副主席于洪臣、中超公司原總經理董錚、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杜兆才在內的9名官員先后被帶走調查,中國足球高層人士被一掃而空。
這一系列數字背后,是中國足球長期積弊的深刻揭露,也是警方與足協聯手凈化足壇環境的決心。
30年來,中國男足似乎在一遍一遍地改革中迷失了方向,全世界無數流派都學了個遍,全球頂級教練都請過來執掌帥印,而奇跡始終未能出現。
其實,大家都知道中國足球的青訓體系出了問題,別看各個城市成年人野球運動方興未艾,但青少年踢球的人太少,整個國家層面的青少年選拔、培養體系不完善,導致國家隊無后備人才可用。
足球人口的稀缺程度直接影響金字塔尖的職業球員選拔質量,目前中國足球的注冊人口僅約1萬人,與其他國家相比,這一數字顯得微不足道。而日本有足球人口50萬人,越南足球人口也有5萬人。
國際足聯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的職業球員人數是1586人,平均88.9萬人才有一名職業球員,這樣的比例與足球發達國家相比,相距甚遠。在歐洲、南美等國,足球不僅僅是一項全民運動,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這種深入人心的足球文化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人才儲備。
為何中國足球始終無法融入世界足壇主流,答案在于足球普及度和未來出路的問題。當下中國的職業足球之路與“平民化”越來越背道而馳,想從足球這條路上脫穎而出,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是不可能的。
踢球場地的稀少、選拔機制的不透明、未來出路的狹窄,很少有家長敢用孩子一輩子的幸福去賭這個希望渺茫的機會,社會層面對“靠踢球謀生”投了不信任票!
只有解決困擾中國足球發展的痼疾,才能真正推動這一運動項目走出低谷。這一過程,既需要決策者的決心與謀斷,更離不開每一位熱愛足球的國人的堅守與期盼。
國足在青春足球場用一場拼搏證明了“青春”的價值,而中國足球的前行需要更多的“青春”力量!
云南網記者 趙崗
這是水淼·Eyou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4-11-14 01: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