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總結的更本質的原因是,無論是足協、俱樂部還是媒體,大都下意識地守著自身的利益不放,不由自主地推卸責任。正如從十月份開始的“足球革命風暴”,我們很簡單地就發現,打壓對方成為常規通用手段,但事實卻是,從中國足協、俱樂部、媒體甚至教練、球員,都應該對中國足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負責。
作為上海地區唯一的一家專業足球經營公司——上海新賽季足球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今年36歲的王俊生是那種真正熱愛足球并能靜下心來琢磨足球的人,這位與前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同名同姓的年輕人,從1996年就開始從事足球市場開發的探索和經營實踐,長時間參與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上海市足球協會的經營開發工作,曾任申花市場總監,多次主辦或參與過重大足球市場活動。日前,王俊生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談及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11年來的得失,頗多真知灼見。
上篇:變質--中國足球是這樣一步步走向墮落的
王俊生說,在探討中國足球衰退原因之前,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發展的歷史,在梳理歷史的過程中我們能發現影響中國足球發展的一些重要的人和事。
·中國隊死于11.17 ·中國足球出路何在 ·盤點爛尾中超 ·中超十大黑色元素 ·中國足球黑皮書 ·國安罷賽 ·遼足賭球事件 ·中超亂戰十七輪 |
王俊生將中國足球自1994年實行職業聯賽以來的11年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994年到1997年,4年時間,以1997年十強賽為一個節點;第二階段1998——2001年,同樣是4年時間,以韓日世界杯來劃分;第三階段2002-2004年,3年時間。
他把第一階段稱之為“單純足球階段”。這一階段最顯著的特征有三點:一是球場里觀眾增多,場外關心足球的人激增;二是由于國際管理集團的介入,中國聯賽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贊助商;三是比賽激烈而干凈——比賽、觀眾、贊助商應該是構成正常聯賽的三個核心要素。
迄今為止,球迷對于足球聯賽的美好回憶可能還是限于第一階段。那時候剛從專業足球時代轉型,聯賽的賽會制變成了真正足球意義的主客場制,抓住了足球地域性這一核心要素,也是至今為止中國足球與國際足球接軌的最簡單最本質的東西。第一批進入職業足球的俱樂部與當地政府大都關系密切,正是這種明顯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的親密關系造就了第一階段聯賽的繁榮。第一批足球經營者大都具有對足球的熱情,更多的俱樂部老總本身就是球迷,他們以愛好介入足球無疑使足球顯得較為單純。這種單純特性在球員、球迷身上同樣能得到體現,比如,現在大部分年輕球員學踢球的初衷可能更多的是踢球能賺大錢出大名,而當時從專業足球時代過來的球員,更多的是對踢球的愛好;球迷呢,現在的球迷更傾向于趕時髦或者追星,年齡明顯偏小,而在當時,是把足球當作最大愛好的一批人。
第一階段單純的足球發展勢頭很是迅猛,這得益于專業足球時代積累下來的豐富的足球資源——真正喜歡踢球的球員、愛球的球迷和政府支持的企業,而激活這些資源的正是職業足球市場這一足球的魔杖。如果這種勢頭能夠發展下去,到了今天,十一年的時間,正是享受成果的時候了。
可惜的是,1997年十強賽中國隊的出局,給了發展中的中國足球當頭一棒,世界杯未能出線,對中國足球最大的傷害是挫折了中國足球的信心,本以為經過四年職業化的發展,中國國家隊應該輕松出線,哪知道事與愿違。十強賽最大敗因應該是專業足球時代遺留下來負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中國足協還是按照過去的思維方式過于干預國家隊,也就是說,足球之外的東西制約了足球的發展。
而在此之前,另一種足球之外的東西已經出現,這就是前衛寰島隊“燒錢足球”。在1997年,前衛寰島以明顯偏離正常性價比的價格吸引國腳轉會,打造豪華軍團,它為日后困擾中國足球的高薪,以及俱樂部高成本運作導致嚴重虧損埋下了伏筆,這種偏離足球規律的燒錢足球演化到后來就成了“投機足球”。
透支足球
王俊生說,足球之外的種種因素在1997年將健康發展中的中國足球引向了第二個階段,他稱之為“透支足球階段”。
球迷開說中國足球 探討中超改革大計
經過第一階段單純足球的發展,中國足球的從業者忽然間發現,原來幾年前不起眼的足球竟然能給他們帶來如此巨大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幾乎所有人的心態都開始失衡。
首先管理者希望獲利,與公司爭利提高足球市場運作成本,使一些嘗試涉足足球市場的體育公司無法獲取合理的利潤。這三點造成的后果到2004年終于顯示了出來——俱樂部“造反”,贊助商大面積逃離,而十一年來中國本土竟然尚未誕生一家稍有實力及規模的專業足球經營公司,這三點說明了中國足球市場的畸形和失敗。
足協在透支足球資源的同時,作為企業的俱樂部更是蜂涌而上。首先表現在球員轉會方面,虛抬物價;其次表現在對待球迷方面,球票的定價較之第一階段飛速上漲;其三是對待贊助商漫天要價。
接下來是球員。由前衛寰島始作俑者的高薪高轉會費、由大連萬達俱樂部首創的高額比賽獎金,導致了俱樂部間的惡性競爭,其直接得益者就是球員。球員迅速成為了暴富階層,這種脫離市場規律的現實除增加俱樂部的成本外,更負面的東西就是足球的社會影響漸漸走向消極。而本身就沒受到多少教育的球員像改革開放初期的暴富階層一樣,開始漸染惡習,主動或被動地疏遠了與球迷間的距離,很明顯,透支了足球的社會資源。
裁判員在這個階段也加入了透支行列,“假A”開始出現;足球媒體同樣不甘人后,加入了透支大軍,假新聞、零距離等惡性競爭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甚至足球經紀人也加入了透支隊伍,以種種非常規手段讓一些水貨外援混跡于聯賽賽場,既增加了俱樂部的運營成本,又挫傷了其他球員的積極性,讓高水平外援帶動中國聯賽水平提高的愿望部分落空。
在幾乎所有人都在瘋狂開采本不富裕的中國足球資源時,一個最危險的角色出現了,這就是世界足壇絕無僅有的“派系”。打個比喻,當其他人在用手工工具挖煤時,派系卻使用了機械化,派系的危害不言自明。
在透支階段,過度開采使得中國足球的泡沫化越來越明顯——所有的人都在捕魚,并且還不斷有人加入,場面甚是壯觀,但魚的數量卻極為有限,可怕的是,連魚苗也被撈起,而竟然沒有人去養魚。
“狂賭足球”
泰山加冕出現球迷裸奔
王俊生說,“透支足球”注定了大家都開始無所顧忌,都不按足球規律辦事。在出現了“高薪”、“黑哨”、“假球”、“派系”之后,中國足球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狂賭足球階段”。
2002年中國足球首次進入了世界杯,對足球資源的透支也發揮到了極致,隨即在日韓賽場上,中國足球馬上就原形畢露。
如果說透支足球尚顧及一些規則的話,那么到了“狂賭”時期,中國足球人可以說是不顧一切了。
“狂賭足球”以老牌俱樂部四川全興的易主開始,資本以一種讓人無法厘清的面目進入中國足壇;緊隨其后的是“上海德比”,德比大戰徹底沖破了足球人的道德底線,兄弟反目,師生成仇,足球已偏離了它正常的軌道;最可怕的是當游戲規則和足球“人性”的一面被破壞后,賭球就順理成章了。
狂賭足球階段中,政治足球和投機足球逐漸成了主角,中國足協不顧聯賽的狂賭奧運會、世界杯。
下篇:匱乏--不缺錢不缺人,只缺專業
王俊生認為,中國足球走到今天,有體制的關系,而更關鍵的是人的因素。同樣是在中國,其他行業正在飛速發展,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國的競爭力,而中國足球卻不時給國家抹黑,將原因全部歸于“體制”,實在是難以自圓其說。
他說:“我們只能這樣猜想,中國的社會精英沒有進入中國足壇,而目前的足球從業人員,既不尊重足球發展的基本規律,又失去了將足球當事業來奮斗的專業精神,同時不具備搞好足球的專業技能,這三點可以說是中國足球衰退的根本原因?!?
足球專業規律的無知。
王俊生說,足球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并且中國足球的發展也應有它的特殊性,換言之,就是如何掌握足球普遍規律,走出中國特色的足球發展道路。
球員們在比賽中
“像這些年來,影響中國足球發展的一些做法,明顯違背了足球規律。比如說停止升降級,狂賭世界杯,我們不認為出線足球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中國球迷需要在世界杯賽場上看到我們國家隊的身影,這是幾十年來中國球迷的一個情結。但是,如何處理好國家隊與聯賽的關系就值得我們去探討了,就像我們學校培養學生,既要為國家培養尖子人才,又要使一般學生掌握技能。還比如說派系,這是完全背離正常足球規律的做法,這種做法最終受害的不僅僅是中國足球,還有派系本身也會深受其害,你去破壞市場,市場反過來就會懲罰所有的從業者。再比如高薪,這是違背市場規律的瘋狂舉動,在其他行業里永遠不會有這種不計成本的企業行為。還有像青少年足球培養方面,更多的是拔苗助長,這種無視足球運動員成長規律的行為使中國出不了真正的足球人才,至今為止,能拿得出手的球員竟然還是專業足球時代留下來的,職業化成長起來的國奧隊,基本上不堪一擊?!?
他說,對足球規律的無知在中國足球對待球迷和贊助商方面,顯得更是突出。球迷和贊助商是支撐職業足球最堅實的基礎,但這么多年來,足球對待球迷和贊助商是什么態度呢?一句話,把他們當做冤大頭。只盯著球迷和贊助商的錢袋,根本沒有為他們服務的意識。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普通球迷,現在想得到一個球星的簽名,可以說是困難重重,要么托熟人,要么天天等在球隊出入的門口碰運氣,但在國外,比如德甲,幾乎每周都會有不同的球員,在固定的場所如球迷用品專賣店,為球迷簽名。還有像對待贊助商,我們的俱樂部有沒有專門的部門和專業人員為他們服務?很簡單一件事,比如贊助商一年花幾十萬做了場地廣告,賽季結束后贊助商能得到效果評估報告嗎?這么簡單的事情都無法做到,怎能不讓贊助商紛紛撤退?
對足球專業規律的無知,讓中國足球吃盡了苦頭。
足球專業精神的喪失
王俊生說,俗話說,做一行愛一行為一行。但是,中國足球從進入透支階段后,足球之外的東西明顯地增多,到后來泛濫成災。最主要的是中國足協的“足球政治”和部分俱樂部的“足球投機”。在中國,足球可能是要講政績,但足球純粹為了政績就非常危險了,這個主次矛盾一定要分清,只有先把足球搞好了,才有政績?!拔艺J為,由于足球的特殊性,決定了足球從業者可能首先必須熱愛足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足球的專業內涵,換個角度說,才能更好地利用足球。”
“足球本質上是個工具,它能夠為你帶來你所想要的東西。你可以利用足球升官,如貝魯斯科尼;你可以利用足球出名,比如阿布;你可以利用足球賺錢,比如曼聯的股東。但是,有一個規則,就是你必須按牌理出牌,必須先把足球做好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
但這些年來,急功近利的中國足球人迫不及待地拼命追求足球之外的東西。中國足協走的是政治投機的路子,俱樂部呢,利用足球向國家要政策要資源,得不到就退出;球員呢,年年要求漲薪,到最后干脆直接賭球。他們都冷漠地對待足球帶來的特有的樂趣,體驗不到投入足球后所得到的成就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逐利是人的天性,但哄搶和偷盜就要受到懲罰。
中國足球從業者對自己行為的無限放縱,注定了所有利益的最終喪失。
如果足協、俱樂部、球員能從足球專業精神的方面考慮問題,先將足球當成自己鐘愛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事業中來,再水到渠成地得到足球之外的利益,那么,在中國足球職業化在發展了十多年之后,每個人的籃子里都該有一些果子了。
足球專業技能的匱乏
王俊生認為,既不尊重足球發展的規律,又沒有把足球當成事業的專業精神,中國足球的發展當然是舉步維艱,更讓中國足球難堪的是,放眼整個足球界,足球專業技能的匱乏竟然成了普遍現象。簡單地總結一下就是,球員踢不好球,裁判吹不好球,俱樂部經營不好球,足協管不好球。
多年來,中國球員整體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下降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所謂中超成了“中糙”,劣質產品是無法吸引消費者的。日本足球為何能夠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培養了一批高水平的世界級球員。從反面來講,中國球員打假球的功夫都不過關,因為基本功不扎實,一個簡單的動作都作不好,讓人一看便知是假的??窟@幫缺乏最基本專業技能的隊員能夠給球迷帶來高質量的比賽嗎?
至于俱樂部呢,其足球專業技能更是讓人不敢恭維。足球職業化至今已有十一年,但俱樂部似乎還在摸索管理模式,這在其他行業是難以想象的。比如國產手機行業,其起步要比職業足球晚幾年,但已具相當規模,早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及經營模式。如果中國足球俱樂部在管理方面能跟上,我們會看到如此泛濫的賭球嗎?而諸如球員嗑藥、暗箱引援等等負面東西,無不是俱樂部管理能力低下的體現。
在經營方面,至今為止,中超俱樂部的機構設置大都是對付所謂的“中超標準”,經營部就是低價賣賣場地廣告牌,會員部就是以低于零售價拋售球票拉人。我們不妨看看各大俱樂部年初的招商書,基本上簡單而粗糙,幾張圖片加幾條所謂的回報條款,就想贊助商投錢。一些基本的問題都無法講清楚,比如球迷群體是何年齡段、職業如何、收入及消費能力如何等,比如企業產品及形象定位是否與足球消費群體吻合;比如足球廣告較之電視報紙廣告有何優劣勢等等??傊痪湓?,目前所謂的經營就像當年溫州人的簡單的上門推銷。至于經營中最核心的部分對客戶的服務,則最流行的方式就是送幾張球票。
而對球迷的服務則主要是賣球票,送隊服,偶爾搞點球星見面會。沒有一個俱樂部在培養球迷的忠誠度上下功夫,只是憑空宣傳“勝也愛你,敗也愛你”,球迷憑什么去愛與自己關系簡單的球隊呢?
相對與其他行業而言,足球俱樂部最大的優勢是擁有豐富的資源,我們發現百威是曼聯合作伙伴,但沒發現有哪家企業說是可口可樂合作伙伴,這就是足球資源的價值所在。如何將俱樂部的無形資產變成有形資產,是俱樂部經營的核心——俱樂部標志資源開發了嗎?球星形象開發了嗎?球迷用品開發了嗎?
“我認為,中國足球俱樂部引進了外籍教練球員,卻無一家引進外籍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也許是一大失誤?!?
球員、俱樂部專業技能的缺失的直接責任者,要歸于中國足協專業技能的缺失,中國足協既沒有將自身工作做好的專業技能,又缺乏對整個足球行業規范和引導的專業技能。在外行遍地皆是的中國足壇,我們期待中國足球的進步是有點一廂情愿的。
這是水淼·Eyou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4-11-14 01: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