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道,“回浦中學,百折不回”,在剛剛落幕的全國高中籃球聯賽總決賽中,來自浙江臨海的回浦中學以一分之差險勝清華附中,時隔6年再奪冠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帶您走近現實版的“灌籃高手”,傾聽這群熱血少年的真實故事。
“團隊至上,一個也不能少”
教練羅倫執教回浦中學籃球隊已近20年,可謂是最了解球隊的人,此次帶領回浦重登頂峰,為他的執教生涯畫下了圓滿句號。但他說,“全國冠軍”也許是他作為教練的階段目標,但對于回浦中學籃球隊的每位球員來說,卻肯定不止于此。
羅倫教練(受訪者供圖)
主持人:比賽過程中遇到比分膠著甚至被對方反超時,您做了哪些戰術布置?
羅倫:根據比賽規則,在前兩節所有隊員都被分成AB組,每組只打5分鐘,過了5分鐘就必須強制換人。這是雙方相互了解的過程,可以了解對手的優缺點,同時也可以發現我們自身的問題。所以第三節開場,針對對方球員特點,我們采取了“一盯四聯”的防守策略,這下就領先了14-16分。但是第三節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的朱柏滔意外受傷,這就改變了我們的防守思路。我把主力中鋒換下來,讓他強行調整了兩分鐘,緩沖體能,最后關頭再上場,他就把整場比賽堅持下來了,在最后時刻敢于上籃。
主持人:在最后頒獎臺上,受傷的球員張浩博被隊員抬上場,朱柏滔受傷離場后球衣也被帶上頒獎臺,這是您安排的嗎?
羅倫:我們是個縣級隊伍,各方面資源都不是最好的,所以我從建隊開始就強調團隊精神。比如我們有幾個規定,每次比賽我們都是16人的大名單,我每次決賽都會把16個孩子全帶去,無論做什么事都不會落下任何一個孩子,不會因為是主力還是替補就區別對待。
那天頒獎,大家都在列隊,我很關心張浩博的傷勢,反復確認他還站不起來,這時剛好現場有回浦中學畢業的學長,我說,“抬也得抬上去”。
羅倫教練與球員合影(受訪者供圖)
主持人:這支16人的球隊是怎么組建起來的?
羅倫:我們既有初中梯隊,也面向全國招生。2010年以來,球隊的成績比較好,拿過很多次亞軍,也拿過一次冠軍。有些學生慕名而來,比如張浩博、淡厚然、蘭皓翔,都是從外省市慕名考來回浦中學的。
主持人:您曾是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和您當年相比,您覺得現在這些孩子的天賦怎么樣?
羅倫:完全不一樣。七八十年代,扣籃還比較少見。后來大家都追求身高,但身高上去了,可能又不夠靈活,早期訓練不足。90年代以后,這些方面不斷得到改進和完善。進入到21世紀,自媒體的發展,讓孩子們能接觸到的訓練手段更加豐富,比如很早加上小劑量的力量訓練,讓這些高個子隊員的靈活性、跑跳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天賦確實是和過去不能同日而語。
不過說到天賦,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通常說的天賦,體現在平時訓練中,可能是不需要付出太多,就能相對輕松完成一項任務。因為畢竟這還是一支青少年業余球隊,參照物就是身邊同齡的隊友,對于這樣的球員,我的要求是“勤奮”。身高、彈跳、速度這些來自身體素質的天賦,是肉眼可見的,但有些天賦卻是看不到的。比如有些隊員有強大的“心臟”,心理素質特別好,遇事冷靜,穩定性突出,能在零點幾秒的時間里作出判斷,這些也是“天賦”,是常常被忽略的心理“天賦”。
羅倫教練指導球員(受訪者供圖)
主持人:有些球員可能以后不一定會走籃球這條路,這些近乎專業的訓練,您覺得給他們會帶來什么?
羅倫:體育除了強身健體,關鍵是還能通過競賽和訓練,磨礪人的意志,比如吃苦耐勞的精神、抵抗挫折的能力、團隊協作的意識等等。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參與籃球這種團隊項目,能學會主動和別人溝通,相互包容,共同承擔勝利和失敗。
這么多次比賽下來,獲勝了,有發自內心的喜悅;輸球了,也會痛哭流涕。去年我們輸給了石家莊二中,在開總結會的時候,大家都很遺憾,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如果我們更努力一些,這兩分絕對不會輸?!鼻蜿牭拿總€人未來可能都會走向不同的崗位,但無論從事哪項工作,他們都可能因為這段打球的經歷,有很強的抗挫折能力,終生受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回浦籃球的基因需要傳承”
生于回浦,長于回浦,回浦中學校長王衛興更愿意站在回浦中學111年的籃球史角度觀察、思考。
王衛興校長(受訪者供圖)
主持人:回浦中學籃球有三代教練的傳承和堅守,校長之間是否也有這樣的傳承?
王衛興:回浦中學自1912年創辦以來,一直很注重體育的發展。上世紀30年代,回浦就曾經拿過浙江省籃球冠軍。在整個辦學歷程中,籃球項目有過輝煌,有過衰落,但我們從不放棄,如同基因沉淀,通過每一代人的努力把基因激活,傳承、積累,將回浦男籃推向新的高度。
主持人:您曾說要避免“半個人教育”,怎么理解?
王衛興:如果只注重升學,只強調學業質量、教學質量,很可能會忽視學生的成長。生命本身是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我們應該讓學生以最適合的方式去成長,這是教育賦予的內涵和意義。個別老師會帶著不同的眼光來看體育生,認為他們學習不認真,但是我認為不應該這樣。學業只是生命成長的一部分,比學業更重要的是健康。
在比賽過程中,有的場景特別讓我感動,比如最后頒獎,有位隊員受傷,他們抬著他上了頒獎臺。在回浦校訓中有一句,“樂群知本”,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相關愛,這種精神在籃球隊里傳承得很好,也是我們期待回浦學子能成為的樣子。
主持人:如何發揮明星球員和體育賽事的影響力,帶動全校的同學,學校有什么考慮?
王衛興:在宣傳回浦的男籃精神時,我們常說的一個詞是“百折不回”。這次比賽就充分詮釋了這種精神的力量。“回”代表回浦中學,“百折不回”是堅定不回頭,其實生活里也會遇到很多困難險阻,我們不因為挫折和困難退縮,這正是籃球賦予我們回浦學子的堅定動力。總決賽那天晚上我們所有的學生都在教室收看比賽,跌宕起伏的賽事讓孩子們感覺到面對困難險阻,精神力量多么重要。
主持人:您對回浦中學這支球隊的未來有什么期待?
王衛興:我為回浦擁有這樣一支球隊而驕傲,但回浦發展體育項目,并不只是為了結果,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汲取養分?;仄值膶W生喜歡打籃球,熱愛籃球,能傳遞這種運動的文化理念就很好。下次能不能拿到總冠軍,并不是那么重要。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把回浦籃球的精神和文化傳承下去。新的故事需要續寫,如何讓這個故事寫得更加精彩,或者說讓這個故事延續下去,是我們未來要思考的問題。
監制丨郭靜
主持丨楊昶
編輯丨劉紅偉 劉曉琛
記者丨張國亮 林侃
新媒體編輯丨曾敏婷
這是水淼·Eyou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4-10-25 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