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17歲小將張志杰在參加羽毛球比賽中突發暈厥,送醫后不治身亡的悲劇,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一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必須重視青少年運動性損傷的問題。
據《2021年中國運動健身人群洞察報告》數據統計,約20%-30%的青少年在運動中會遭遇不同程度的損傷,常見損傷類型有扭傷、肌肉拉傷、擦傷、挫傷、關節脫位和骨折,少見但嚴重的損傷包括運動性猝死和中暑等。這些損傷不僅威脅學生的身體健康,還可能影響其心理狀態和學業,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其實,通過預防措施和及時、有效的急救處理,可顯著降低運動損傷導致的嚴重后果。
常見運動性損傷后的急救措施
1.運動性猝死的急救處理
運動性猝死是指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后短時間內發生的非預期性死亡。有數據表明,在參加運動的青少年人群中,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在十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二,提前進行心臟健康篩查可以顯著降低風險,同時重視運動時發生的一些先兆癥狀,如暈厥、胸悶、心絞痛、胸部壓迫感等。
急救措施
①現場人(第一目擊者或第一反應人)立即(迅速)爭分奪秒地搶救,立即評估環境,及患者的意識、呼吸。
②啟動緊急醫療救援:及時呼救、撥打急救電話,在可能情況下迅速獲得AED。
③確認現場安全:確?;颊咧車鷽]有其他潛在危險,以免危及施救者或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④立即進行心肺復蘇(CPR):如果傷者無反應、無呼吸或僅有瀕死樣呼吸,應立即開始CPR,包括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員到達。
⑤保持呼吸道通暢:讓患者保持合適體位,一般為平地仰臥位,頭偏向一側,這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暢。
⑥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如果AED到達現場請立即使用,不要猶豫,按照說明進行操作即可。
2.骨折及關節脫位的急救處理
骨折和關節脫位是常見的創傷類型,其典型癥狀包括局部劇烈疼痛、腫脹淤青、異?;顒踊蚧?,以及功能喪失,部分情況下伴有骨擦感。
急救措施
①立即停止活動,避免移動傷肢。
②采用夾板或長形木棍,并使用繃帶或布條、皮帶等將傷肢固定(固定時應超出受傷部位上、下兩個關節)。
③用冰袋敷于受傷部位,以減輕腫脹和疼痛。
需注意的是,在等待救援期間,應避免給傷者進食或進飲,防止影響后續的手術治療。
3.韌帶扭傷和肌肉拉傷的急救處理
韌帶扭傷和肌肉拉傷是運動損傷最常見的類型,主要原因包括運動強度過大、熱身不足,在運動過程中突然發力或改變方向,以及錯誤的運動姿勢。
急救措施
①立即停止運動。
②采用PRICE原則(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③使用彈性繃帶加壓包扎、制動,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
④一般在24~48小時內冰敷,冰敷每次15—20分鐘,每2小時一次,以減少腫脹、疼痛。
⑤損傷較重者經現場簡單處理后,盡快送往醫院處理。
4.熱射病(中暑)的急救處理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一種中暑,由于暴露于熱環境或劇烈運動所致的機體體溫調節失衡,以核心溫度升高(>40℃),快速導致多個器官功能障礙為特征,表現為皮膚灼熱、意識障礙(如譫妄、驚厥、昏迷),并伴有多器官系統損傷的臨床綜合征,死亡率高,總病死率約10%~30%。
急救措施
①脫離熱環境:迅速將傷者移至陰涼處,脫掉過多衣物以利呼吸和散熱,同時,對其大聲呼叫,以評估意識狀態,如發現無生命體征,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并降溫。
②物理降溫:冷水浸泡,將全身浸泡在裝有20℃左右冷水的浴盆中,頭在水面上,可戴冰帽、冷項圈,此方法降溫效果快速有效,用涼水擦拭身體或者用濕毛巾覆蓋身體達到有效降溫。
③測量生命體征:持續觀察體溫變化,等待急救人員到場。
④快速液體復蘇:在清醒狀態下,給予補充口服補液鹽和藿香正氣液。
⑤氣道保護與吸氧:若處于昏迷狀態,應將其頭偏向一側,一旦發生嘔吐,應立即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誤吸引起窒息。
⑥控制抽搐:在按壓躁動的傷者時,要按壓大關節處,避免造成骨折、脫位或肌肉拉傷。
預防運動性損傷的方法
為降低運動性損傷的風險,進行體育運動前的適當準備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運動前準備的關鍵步驟:
1.充分熱身(運動前的充分準備):運動前的熱身活動能提高肌肉溫度,增加血液流動、肌肉的協調性及機體的適應性、反射性,減少損傷的可能性。建議進行10-15分鐘的動態拉伸運動。
2.使用保護裝備:根據不同運動,佩戴相應的護具(如護膝、護腕等),能夠有效預防損傷。
3.合理安排運動量及遵循科學運動方法:根據個人體能狀況,科學制定運動計劃,避免過度訓練、過度運動從而導致身體疲勞。
4.定期健康體檢:尤其對于家族有心臟病史或既往有胸悶心悸等不適癥狀的青少年,定期體檢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臟問題。
5.補充水分與營養:運動中和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和能量,注意飲食營養均衡,保證身體恢復所需的能量。
6.注意運動細節:注意天氣情況、場地情況,檢查運動器材及器械,選擇合適的運動鞋服。
7.提高運動過程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摔倒時屈曲團身滾動,高處跳下時腳掌著地,并屈膝彎腰等,以利于緩沖及保持身體平衡。
采取綜合措施減少運動損傷
預防青少年運動損傷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涵蓋多個方面。運動前,青少年應進行適當的熱身和拉伸運動,確保不空腹,并在運動前、中、后飲用足夠的水。合理安排運動量,避免過度運動,同時選擇合適的運動裝備和場地。掌握規范的運動要領,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增強身體的協調性。平時注重科學的運動方法,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避免突擊性或過量的運動。避免帶病運動,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和積極的心態,以減少因心理緊張而引發的損傷。
一旦發生運動損傷,應立即采取應急處理措施,并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最大程度地降低傷害。通過這些綜合措施,青少年可以更好地應對運動中的挑戰和壓力,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資訊)
(文/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 譚丹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湛小波副主任醫師,徐偉主治醫師,劉海燕主管護師)
原標題:青少年運動性損傷的預防與急救
編輯:向嬌 責編:黃薔 審核:羅軍
這是水淼·Eyou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4-10-25 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