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季媛媛 39深呼吸
▼
VOL.247作者|季媛媛
編審|王濰
編輯|廖穎瑤
本文共4133字,閱讀時間6分鐘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將結束封城的日子,這意味著,全國人民的生活日益步入正軌,全面解封的日子也指日可待。
但就在這一時間檔口,世界衛生組織有專家就“中國會不會爆發二次疫情”這一問題上表示:從現在情況看,中國爆發二次疫情的概率越來越高。此言一出,又有諸多專家現身說法預測,中國引發新冠肺炎疫情新一輪爆發的跡象已是越來越明顯。
不過,對于這些網絡評論,鐘南山院士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國內疫情不會出現第二波高峰,但前提是要積極防控,保持警惕。
雖然鐘南山院士予以辟謠,但39深呼吸(ID:shenhuxi39)發現,網友關于“二次爆發”的關注度并未消失,并且對于“二次爆發”的恐慌更是愈發凸現,而主要聚焦點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在此文中,我們將一一揭曉。后續,我們也將繼續關注“二次爆發”的發展情況。PART.1
國內危機:挑戰疫情防控
體系的無癥狀感染者
“二次爆發”的說法也并非空穴來風。在3月24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公告稱,3月23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1例,該患者為湖北省人民醫院醫生,確診原因在于此前在門診接診了一名無癥狀新冠肺炎感染者。
所謂的“無癥狀感染者”是指,與已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這些人身上攜帶病毒卻不出現臨床癥狀,但病原學檢測陽性。
在無癥狀的情況下,這些人往往對自身防護缺乏較高的警惕性,無法實現隔離,與他人也無法保持一定的距離,所以,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是疫情傳播較大的隱患。
◎ 無癥狀感染者具有一定傳播風險。/ 人民日報根據目前診斷標準,無癥狀感染者的感染途徑主要有三類:一是,接觸到新冠肺炎病人家屬,和他們近距離地吃飯、聚會、開會等;二是,醫務工作者,在醫院接觸新冠肺炎患者;三是,乘坐的高鐵、飛機、公交車等公共交通上有新冠肺炎患者。
也就是說,無論是否有過武漢或境外旅行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以上三類人群,都有可能中招。
這樣的案例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經陸續開始出現:在河南郟縣,有三位“無癥狀感染者”在核酸篩查中被發現。而這三位感染者組成的“鏈式傳染”鏈條,也導致身在漯河的王某因為在一同就餐時被感染,成為新增確診病例。
“如果我在車站、機場、地鐵、商場、餐廳等公開場合,接觸了這些無癥狀感染者,那我豈不是就輕易中招了嗎?如果這些無癥狀感染者和我同住一個小區,同在一個公司,甚至跟我合租,那我該怎么辦?”在不少公眾平臺,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與擔憂。
◎ 一個健康人感染冠狀病毒后,他最終會有“出現癥狀”和“始終無癥狀”兩種狀態。/ 華山感染縱觀歷史,這樣的擔憂也不無道理,“無癥狀感染者”并不罕見。在醫學史上就曾出現過一位著名人物——傷寒瑪麗(Typhoid Mary)。她生活在19世紀末的美國,終身攜帶傷寒桿菌,卻從未出現過傷寒的癥狀,被證實為第一例“健康帶菌者”。她的可怕之處在于,同時具備無癥狀感染者和超級傳播者的兩種特性,一生感染了至少51人,3人因此死亡。
當“傷寒瑪麗”出現在各類新聞報道中,常常被描繪為往平底鍋里煎頭蓋骨的邪惡女巫形象,是“疾病工廠”的代名詞。
而根據國家衛健委消息,截至3月31日0時至24時,31個省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30例。另,在4月1日公布的無癥狀感染者信息中,尚在醫學觀察無癥狀感染者有七成(全國1367例,湖北982例)是在湖北地區。眼下,武漢解禁在即,會出現多少例“傷寒瑪麗”這樣的“無癥狀感染癥”已成未知之數。
◎ 加強對所有確診患者密接者的隔離、檢測,做好溯源是關鍵。/ 華山感染不過,為了防控類似“傷寒瑪麗”這樣的人物出現,國內也開始進行防范措施。面對當下形勢,國家衛健委開始出招,要求4月1日起,各省市地區在疫情通報中必須公布無癥狀感染者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
PART.2
境外教訓:防“二次爆發”
不僅在封國更在重癥管理
國內人群的管控只是一方面,對中國而言,最嚴峻的戰場是在境外輸入。
疫情早期,亞洲的一些國家,如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采取了大規模監測體溫、檢測病毒、追蹤感染、隔離患者、封城等積極舉措嚴格管控國內新冠肺炎感染病例。而隨著全球疫情的爆發,亞洲跟歐美國家相比,病例數也較少,這時人們的注意力主要轉向了歐洲和美國。
但是新的數據表明,亞洲的疫情遠未結束,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等地的疫情,已經再次出現抬頭現象,輸入性病例更是急劇上升。
目前,如何在對經濟和社會活動造成最小影響的前提下,防控輸入性病例,將是擺在亞洲國家面前的一道難題。如果境外無癥狀感染者在中國境內肆無忌憚地行走,無疑會加深國人的恐慌。而在諸多現實性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大眾必然會對防控措施提出疑問,從而造成恐慌也可想而知。
◎ 截至3月26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已達595例。/ 央視新聞為此,3月20日,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就發出警示:香港疫癥到達最高風險;3月23日,新加坡航空宣布,減少96%原計劃至4月底的航班運力以應對新冠病毒蔓延;中國則是采用聯防聯控機制,全力防范輸入性病例。
但盡管如此,仍有專家直言:管控得再好也會有漏洞,美國就是一大典型案例。4月1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1萬,30個州被批準宣告進入“重大災難狀態”。
但其實,美國也并非一開始就疏于防范以至于導致如今的地步。事實上,在看到中國爆發生第一例人傳人的病例后,特朗普當即宣布了封國令,從那天起,嚴禁中國人進入美國,并跟蹤排查20例疑似病例。但在后期,特朗普認為疫情是中國的問題,只封了中國,放棄了對其他國家的排查。這也將成為引發第二疫情的重要問題。
◎ 從2初開始,美國拒絕在抵達美國前14天曾到過中國(香港及澳門地區不在此限)的外國人士進入。/ CNN所以,管控只是狙擊疫情的一小步,與其寄望于服務和管理上千萬人口的大都市的相關部門,還不如更好地了解病毒,抓住關鍵點才是最重要。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新型疫苗研究室主任盧山介紹,在疫情爆發后,除了疏于防范,許多歐美國家都在犯同一個錯,認為新冠肺炎病毒為流感,并提出了群體免疫的想法,認為只要挺過去就行。但實際上,新冠肺炎病毒有5%-10%的嚴重患病幾率,還有5%-10%的增長幾率,而這與病毒的復制載量有密切關聯,更與人群的身體免疫情況密切相關。
◎ 群體免疫的效應原理。/ 網絡圖片正如某醫生在疫情期間做的實驗所證明,將棉棒放在新冠肺炎患者所住的重癥監護室中三個小時后拿出就能培養出病毒,也是說,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呼出的病毒載量在空氣中成分較大。
“武漢和意大利的疫情之所以會爆發,主要是對重癥患者管理不當,造成確診人數翻倍增長,所以,一定要將輕癥與重癥患者分開,從源頭掐斷傳染源,減少危重病患者對普通人群的傳染。如果做好這一點,我相信疫情一定會得到控制,‘二次爆發’的可能性就會很低?!北R山教授說,我們只有更好地認識病毒,才能有效地對抗病毒。
PART.3
制勝關鍵:聚焦醫療資源優勢
才能降低死亡率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于是,諸多行業專家已經達成共識:疫情什么時候結束并不是由個人和國家決定,而是由病毒本身的特征決定。
新冠肺炎醫療救治上海專家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肝病中心主任張文宏表示: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是金秋十月,在這個時候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將到達低谷,但在此之后,疫情可能還會到達一定的高峰。這句話也意味著,今年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將綿延不斷。
◎ 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現場張文宏教授分享觀點。/ 視頻截圖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倘若新冠肺炎疫情真的出現“二次爆發”,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
在這一問題上,德國仿佛更具發言權,在全球疫情爆發后,亞洲的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出現持續上升。歐洲各國的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盡不相同,意大利成為重災區。唯獨德國低死亡率成為歐洲國家中的一大亮點。
◎ CNN:為什么德國新冠病毒死亡率這么低?/ 報道截圖為了成功攔截進入德國的輸入病例,德國一共花費了兩個月時間,在第一個月,主要進行群眾動員,全民教育;醫療資源擴建,加強各個醫院的聯系。具體而言,德國從3月22日開始規定,禁止兩人以上人群集會;暫停非生產性的娛樂活動,如足球、酒吧等。
“德國的病死率較低且具有一定的規律,這主要跟檢測率有一定的關系。德國進行的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在3月第一周有16萬人次,第二周到達25萬人次,第三周到達40萬人次,而德國現在堅持的目標是每周實現50萬人次的檢測?!备鶕聡I髮W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的介紹,核酸檢測以及隔離成為德國應對疫情的主要防控舉措。
德國的處理方法目前已經得到國際認可并不斷被效仿。但除了檢測+隔離外,也有部分評論員認為,加強醫療資源投入,嚴格管控高?;颊卟攀墙档突颊咚劳雎实闹攸c。例如,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由于醫療資源缺乏,醫生被迫面臨選擇性治療,同時,防護用品儲備不足也讓一線醫務人員具有較高感染風險。反觀德國,醫療資源充沛,人均床位數、人均ICU床位數、呼吸機數量等方面都顯著多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于是,德國的疫情控制效果也普遍比前兩者好很多。
◎ 德國約有28000張重癥監護病床,其中25000張配有呼吸機。/ 第一財經但是即便在醫療資源充足的情況下,陸蒙吉教授依舊預測:德國與病毒的作戰計劃將要持續兩年。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德國既要控制病毒的傳播,又要同時保證社會和經濟盡可能的全球運作。這就需要每一步都找到一個平衡點,德國不僅需要找到適合于疫情和國情的應對措施,同時還需要將疫情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标懨杉淌谡f。
兩年的戰斗線拉得實在有些長。如此,面對疫情,在39深呼吸(ID:shenhuxi39)看來,除了政府部門的嚴防死守,個人防護不容放松:
首先,做好個人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絹或紙巾掩蓋口鼻。不要隨地吐痰,不要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學校、辦公室或家中每天至少開窗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鐘;其次,注意環境衛生,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活動,在地鐵、公交車、商場、餐廳等室外活動場所應佩戴口罩,減少感染機會;
再者,減少與重災區人員接觸的機會,出現頭熱、頭痛、腹瀉、嘔吐等癥狀時應該及時去指定醫院的發熱門診,避免傳染給他人。
當下,我們沒有人知道會何時出現“二次爆發”抑或是何時結束,在警報沒有完全解除之前,我們一定要做好自我預防與防護。
最后,39深呼吸(ID:shenhuxi39)也祝愿:所有人都能健康!
▼
39深呼吸出品
如需轉載請在下方留言
▼
原標題:《關于“二次爆發”,我們有3點要說》
閱讀原文
這是水淼·Eyou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4-10-25 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