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秋倒地和對手拼搶
“如今的胡金秋,像極了兩年前的易建聯?!?/strong>這是看完男子三人籃球后,球迷的感慨。
兩天四戰,當胡金秋賽后坐在籃架下喘著粗氣,身邊傳來的是隊友“不怪你”的安慰聲。
4場比賽胡金秋拿下41分,占全隊7成??芍袊四谢@的戰績卻是4戰皆墨,是參賽的八支球隊里唯一一支沒有勝利的球隊……
從憑借草根球員打進奧運,再到職業球員頂替征戰奧運,三人男籃引發了頗多爭議。如今站在奧運賽場,才發現中國籃球與世界頂級球隊的差距。
這種差距不只是身體、技術和戰術,更是建隊思路和對籃球的理解。三人籃球的舞臺,我們還沒玩明白呢。
場邊觀賽的姚明。
首秀,一切都是陌生的
首場比賽,當楊舒予沖進賽場時,她跑到一半就又折回了球員通道。原來,楊舒予還沒等現場播報喊出她的名字就沖進了賽場。
這正是中國三人籃球的縮影——作為首次進入奧運會的運動項目,無論是項目本身還是中國三人籃球的積累,都似乎沒有太多經驗可言。
雖然中國三人籃球男、女籃都拿到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冠軍,女籃也曾在兩年前的荷蘭奪得世界杯冠軍,但在最高的奧運舞臺,所有人都是陌生的。
事實上,相比五人籃球,三人籃球還處在“戰國時代”,并沒有一支國家隊有足夠的統治力:三人女籃的比賽有5支球隊都拿過世界杯冠軍,最近一次是中國;三人男籃的比賽,中國男籃憑借積分優勢,竟然可以頂掉美國隊,讓后者在籃球項目上無緣東京。
而對球迷來說,三人籃球同樣陌生。
比賽時間10分鐘,除死球與發球外,比賽不會停表;雙方率先得到21分獲得勝利;3分線內投籃命中以及罰球命中均得1分,3分線外投籃命中得2分;一隊進攻時間不超過12秒,進球后不可碰球;三人籃球使用6號球,比五人制籃球更小,以此適應更快的比賽速度……
同樣是籃球,細枝末節上的不同,卻造就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奧運項目。就在20天前,姚明曾對澎湃新聞記者這樣說:“在‘十四五’規劃中,中國籃球協會將三人籃球作為單獨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顯然,三人籃球在東京奧運會上完成首秀,但需要仔細研究的內容還有很多。
胡金秋和高詩巖都是CBA全明星球員。
積分選拔,人海戰術
陌生的環境代表著沒有經驗可循,所以當中國籃球選擇CBA球員征戰奧運賽場時,引起了不小風波。
高詩巖頂替了中國三人籃球的功勛隊長、被譽為“中國三人籃球第一人”的鄭毅,后者帶隊打了整個奧運會預選賽。
這和三人籃球的規則有關。首先是奧運會選拔機制,截至2019年11月1日,協會積分排名前三的國家可以直接獲得資格。
三人籃球項目,國家的世界排名非單支球隊實力,而是本國相應個人積分榜前100名球員得分的總和。這意味著,只要一個國家榜單前100的人數越多,即便個人排名不高,也能快速提高世界排名。
和數學相關的各種比拼,我們可太擅長了。
胡金秋被兩人包夾。
其中鄭毅便是這批球員里的佼佼者——根據FIBA官網數據統計,鄭毅四年時間參加了總計58項國內國際三對三比賽,是所有人里參加比賽最多的球員,他也為中國籃球在積分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于是,中國籃球便通過協會積分前三的方式入選奧運——2017年8月,中國三人籃球男子項目的FIBA排名僅為35,女子則排在18位。一年之后,男籃躥升到第4位,女籃則位列世界第1。
但參與人數基數大,并不意味著單支球隊水平高。女籃職業與業余水平差距巨大,因此職業球員參加3×3比賽成了大多國家的共識;但在普及度更廣的男籃比賽中,草根和職業的矛盾愈發突出。
2018年三人籃球世界杯上,由鄭毅、李浩南、劉恒驛和黃文威組成的草根中國隊,面對同組的法國、斯洛文尼亞、卡塔爾和立陶宛,四戰皆墨小組即被淘汰,在所有20支球隊里排名第19位。
此前一直鼓勵草根參賽的中國籃協才意識到——從街頭走進奧運的三人籃球,依然還是籃球比賽。天賦二字,是邁不過的門檻。
高詩巖的表現被網友怒噴。
職業“替考”下的選人風波
東京奧運會上,為了推動三人籃球職業化發展,規定參加比賽的4名主力球員中,只需兩名球員在本土積分榜上進入前十即可。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籃球另外2個參賽名額,可以派出任何球員,包括CBA球員——于是,中國三人籃球出現了球迷口中“職業替考”的現象。
CBA全明星內線年少曾練過三人籃球,重回三人籃球賽場,他的實力鶴立雞群——幾站熱身賽,他以70%以上的命中率成為球隊得分王,胡金秋對中國三人籃球隊實力的提升肉眼可見。
可另一位CBA球員高詩巖,表現卻十分掙扎。同樣為CBA全明星球員,踏上三人籃球賽場上卻顯得稚嫩——奧運會前的三場熱身賽,高詩巖9投0中一分未得,也讓輿論開始質疑中國籃協的選擇。
中國隊和歐洲強隊身體差距明顯。
事情甚至發酵到三人男籃主教練劉震特意錄制視頻,表明球隊是“根據運動員在訓練、比賽、日常表現中所積累的綜合數據”,來進行人員選擇。
視頻中,劉震一項一項羅列運動員的考核指標,甚至還特意強調了鄭毅的積分并非國內第一,而是第三。
由此可見,在中國籃球無緣東京奧運會之后,作為三大球唯一一支男子球隊,三人男籃面臨著怎樣嚴苛的輿論環境。
7月19日出征東京奧運會時,高詩巖在微博上吐露心聲:“夢幻的兩個月,從五人籃球來到三人籃球!從球的大小,到規則打法,對我來說都是完全陌生的?!?nbsp;
作為輿論風暴的中心,高詩巖的文字里全是感嘆號:“這段時間三人籃球承受了很多誤解!這個團隊的領導,教練,隊員和工作人員都是一心想為球隊,想為國家做貢獻的人!希望大家對這個球隊多一些支持與鼓勵!”
顏鵬試圖封蓋對手。
力量差距大,5分鐘是關鍵
雖然中國三人籃球拿過亞運會金牌,世界排名也高居前列。但中國隊和三人籃球先行者——歐洲球隊的交手的機會,卻少之又少。
沒和真正的高手過招,你永遠不知道差距有多大。
對于中國三人男籃,兩天的比賽下來,信心早已被消磨殆盡。首戰13-22不敵塞爾維亞、次戰13-21不敵俄羅斯代表隊;第二天稍有進步,先是17-18惜敗拉脫維亞,之后18-21再輸荷蘭……
4場比賽輸了21分,3場都觸發了“打爆機制”,讓中國三人男籃再次站上了風口浪尖。
首戰輸給塞爾維亞,籃球評論員楊毅感慨:“第一觀感是力量差太多了。核心力量、下肢力量、上肢力量、手指力量,全方位的差距?!?/strong>
“只要對抗50%對50%的球,一定是對方的;只要兩個人四只手在球上,一定是對方的?!?/p>
對抗二字,正是三人籃球的主基調。一位相關從事人員曾這樣形容比賽,“雙方用快打起來的狀態比賽,就是三人籃球了?!?/p>
在“打架帶個球”的狀態下,中國三人男籃并不適應頂級比賽的強度。
三人籃球的未來,需要姚明好好思考。
其實,男籃首日的比賽并沒有分數顯示得那么不堪——第二戰對陣俄羅斯,中國男籃曾連續兩次將比分追平,比賽還剩3分22秒,高詩巖一度用突破將比分追至12-12平。但隨后的2分鐘里,對方卻接連命中2分球,轟出了9-1的進攻高潮,終結了比賽。
事實上,這也正是三人籃球的特點。
“CBA打完一場比賽要兩個小時左右,三人籃球最慢也就半小時左右,但對體能要求非常高,需要在短短10到20分鐘之內,把所有能量都爆發出來?!焙鹎镌@樣形容比賽強度。
比賽中可以發現,5分鐘成為一個重要節點——體力上的透支,會讓球隊實力的差距變得愈發明顯。
女籃首戰羅馬尼亞,中場時中國女籃10-9微弱領先,但隨后2分鐘,對手就打出7-1的進攻高潮把比分拉開。
男籃情況也頗為相似。對陣世界第一的塞爾維亞,雙方前5分鐘一直膠著,但隨后的4分鐘時間里,塞爾維亞連續下分,最終在剩余46秒時以21分終結比賽。
比賽前5分鐘球隊之間或許還能僵持,但到后半階段,往往就會出現一邊倒的態勢。
中國隊的思路過于傳統。
輸球,是思路錯了
男籃戰績不佳,網友的憤怒撲面而來。
“草根這么多年的努力被這么霍霍,無語”、“高詩巖被硬塞進去,確實不合適”、“你看姚明在現場臉都皺成了一團”……
開局的4連敗,又讓人們想到當初的選人風波。
中國三人男籃4名隊員,胡金秋210公分、顏鵬198公分,李浩楠197公分,高詩巖185公分——這也就造成防守端,185公分的高詩巖在比賽里,屢屢被對手背打成功。
與位置分明的中國三人籃球相比,歐洲球隊的陣容結構,大多是鋒線身材。
塞爾維亞身高分別是191、194、199和200公分;俄羅斯代表隊身高分別是191、192、193和204公分;拉脫維亞身高分別為190、195、196和200公分……
事實上,8支參賽隊伍中,只有中國三人男籃和日本三人男籃有身高190公分以下的球員,8支參賽隊伍也僅有胡金秋一人身高在210公分以上。
中國男籃這樣的組隊思路,依然還是傳統的五人制籃球,且胡金秋的作用不可替代。
這樣的思路,從主教練當初回應選人標準便可看出——彼時主帥劉震表示,球隊是“結合內線球員、空間搖擺球員、持球人球員的配置與技戰術要求”,集體討論的結果。
結果就是,中國隊過于依仗胡金秋的內線優勢,他也成為了球隊唯一的主攻點——4場比賽,胡金秋一共拿到41分,剩下3個人總共只拿到20分。
而在得分權重更高的三分球上,中國三人籃球的表現更是一言難盡——四場比賽,中國隊一共出手40次,只命中其中7球,命中率只有17.5%,8支球隊最低。
網友形容這套陣容:“高詩巖沒有三分,顏鵬沒有突破,胡金秋沒有運球?!焙笮l、前鋒、內線的功能化思路,反而讓中國三人籃球出現了諸多破綻。
很顯然,作為一項新晉的職業運動,中國男子三人籃球隊站在奧運會陌生的舞臺上,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這是水淼·Eyou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4-10-25 19: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