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好評中國”網絡評論大賽期間,為增強網絡評論學習交流氛圍,助力網絡評論人才隊伍建設,特邀請國內新聞院校專家教授撰文,繼續推出“網絡評論方法論”專題。
□楊娟(武昌首義學院副教授,新聞學專業負責人,從事新聞評論教學19年,著有《網絡與新媒體評論》)
如今,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人們最常用的獲取各類信息的主要通道,新聞評論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微信視頻號、媒體APP等多種傳播渠道抵達受眾。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呼喚著新聞評論形態的多樣化,不少媒體紛紛發出了音視頻評論、圖片評論的邀約,可惜應者寥寥。實際上,只要掌握好訣竅,新聞評論愛好者就能夠輕松“拿捏”,創作出形態豐富的新聞評論作品來。拙作《網絡與新媒體評論》中對此有專門章節介紹。本文主要就視頻新聞評論的規律淺談一二。
總的來說,做好視頻新聞評論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重畫面、聲音、字幕和論述語言的交織運用
相比其他網絡與新媒體評論,視頻新聞評論的特點在于傳播形態的不同,它是綜合運用畫面、音響、字幕和論述語言的一種新聞評論,這就是視頻評論的四大構成要素。
1.畫面
畫面可以直接再現事物和場景、記錄新聞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主要用來表現事實。畫面包括活動影像畫面,如現場畫面、資料畫面、電腦動畫等;也包括靜止影像畫面,如圖片、圖表、繪畫等。
與紀錄片、電視劇等視頻節目不同,視頻評論運用畫面應堅持為說理服務的原則,以說理為導向、為線索來取舍和組織畫面,同時還需要善于調動各種表現技法和編排手段,加強畫面自身的論辯能力。
2.聲音
包括人物談話、解說、現場聲音、配樂等。視頻評論中的同期聲很重要,有的時候同期聲發揮解說、介紹新聞事件的作用,有的時候同期聲發揮直接議論、進行評價的作用;還有的時候,同期聲發揮增強真實感、渲染現場氣氛的作用。
3.字幕
字幕是指后期運用電子技術疊加在畫面上的文字。字幕能使人在聽不清楚或聽不懂的情況下“看”懂節目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電視評論稍縱即逝的弱點。
在視頻評論中,字幕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發揮提示、強調的作用。將核心觀點或精彩言論做成大字體字幕,以吸引受眾注意,加深印象。二是可以發揮補充、說明的作用。特別是作為對聲音的補充,一邊聽一邊看,受眾能更好理解節目內容。
4.論述語言
論說性語言指對評論對象的評價、分析與議論,在視頻評論中發揮點評、生發的作用。
論述是電視評論中貫穿整個意見表達的紅線,將視頻評論的畫面、聲音、字幕等按照內在的邏輯聯系串聯起來,使節目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一起有效地表達意見、論證觀點。
在不同節目類型中,論述語言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在個人評論節目中,論述語言就是口播底稿,就像一篇篇口語化的新聞評論文章;而談話類型的視頻評論中,論述語言比較零碎,話語之間的邏輯聯系也不那么緊密。
二、掌握最常見的視頻新聞評論形態:個人視頻評論
個人視頻評論是由出鏡者直接發表意見并完成節目主要內容的評論樣式。這個界定來源于中國人民大學涂光晉教授所提出的“主持人評論”這一節目形態,是指“由主持人直接參與策劃、寫作、播出的全過程,并以與觀眾直接交談的方式出現,融敘事性與哲理性、個性化與人格化于一體的評論形式”,她認為這種節目形態起源于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中的《面對面》板塊,與其他口播評論不同的是,這類評論中,主持人經常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親身經歷,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在傳統電視評論領域,曾經出現不少優秀的主持人評論,如南方電視臺《馬后炮》,從2005年創辦至今,一直由馬志海個人主持,曾獲2008年“金話筒獎”,馬志海自述這是“一個精心準備的15分鐘的演講”。鳳凰衛視陸續創辦的《解碼陳文茜》《新聞駭客趙少康》等,均屬于這一節目類型。
但是在網絡新媒體時代,以第一人稱口吻直接面向鏡頭發表意見的人不一定是主持人,也許是媒體評論員,也許只是評論愛好者、普通網友,“主持人評論”這一說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筆者改之為“主持人/個人評論”,或稱“個人視頻評論”。
網絡上曾經出現了不少個人視頻評論節目,如新華網《新華微視點》、愛奇藝《曉松奇談》、優酷《羅輯思維》等,均是由出鏡者直接面對受眾發表個人意見和看法的評論類型。
這類評論的要點有:
1、個人視頻評論要有交流感。
個人視頻評論原本就是出鏡者直接面對觀眾侃侃而談的節目形態,出鏡者需要營造一種擬態交流的氛圍,讓觀看視頻的網友感覺你在跟他/她聊天,在平等地、親切地進行觀點和意見的交流。
出鏡者首先在眼神、身姿上表達出交流的意愿?!吨鞑フf聯播》之所以在2019年爆紅,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貫嚴肅的新聞主播放下了身段,隨和、親切地與鏡頭前的觀眾談論大小時事,讓網友們頓感眼前一亮。在優酷網“曉說”中,高曉松總是悠閑地坐在靠椅上,平和地直視鏡頭,將鏡頭當成朋友,這樣的坐姿營造出輕松的聊天氛圍,讓網友倍感親切。
這種交流感還體現在語言表達上,以談天式的口吻來表達意見看法。因此,主持人評論一定要注意表達的口吻,要在潛意識當中將鏡頭當成一個人,當成受眾本身,自己正在與觀眾直接交談。通過模擬現實生活中的面對面交流,體現出這種節目的交流感。如2021年兩會期間央視新聞推出《一禹道兩會》,主持人楊禹的一段表達:
如果你是個95年出生的年輕人,那到了2035年正好40歲,25到40歲,這15年那可是你的“黃金年齡”,15年以后咱們國家什么樣,跟15年后你什么樣,絕對相關……從今天開始呢,我這個50歲的人,會陪著30歲的你、20歲的你、十幾歲的你,咱們一起來看看,未來5年、15年,咱們的國家準備變成什么樣,怎么變成那個樣……
這段話雖然是出鏡者單方面對著鏡頭說出來的,但是網友聽起來并不會覺得他在自言自語,而是感覺他在和自己對話,這就是通過語言表達營造出交流的氛圍?!兑挥淼纼蓵?條視頻播放量全部都超10萬+,離不開這種交流感的成功營造。
2、出鏡者以口語化表達意見和觀點
出鏡者首先要有自己明確的意見和觀點。在有些評論節目中,出鏡者僅起到主持的作用,并不直接發表意見,或者很少發表意見。而在個人視頻評論中,主要由出鏡者來面向受眾發表意見和看法。如新華網視頻頻道的“新華微視評”欄目,2014年8月22日推出《明星何以變毒星?》的視頻評論,評論的是房祖名和柯震東吸毒被抓事件,由此反思為什么頻頻有明星吸毒被抓。全程伴隨著出鏡者的同期聲進行評價議論,同時穿插新聞事件回放畫面、新聞當事人的照片等各種畫面,形成對該事件的完整的觀點表達。如果出鏡者只是復述別人的觀點,或者轉述別的媒體的觀點,就會降低視頻評論的創新性,長此以往,網友會感覺收獲不大,從而放棄點擊。
其次,這種意見和觀點的表達應該盡量口語化。文縐縐的、過于書面化的表達很難吸引網友的注意,如話家常、口語化的語言更能打動人心?!吨鞑フf聯播》點擊率最高的,恐怕要算康輝出鏡的【康輝送給國泰航空一句話:No zuo no die】,3932萬次觀看;而康輝說“粉聯播,你有眼光”,吸引了57萬多人點贊。
3、出鏡者要注意提升人格魅力
個人視頻評論對出鏡者的人格、個性等因素依賴性很大。受眾往往會受出鏡者的人格魅力感染而點擊觀看節目,也很容易發展成忠誠受眾。微信自媒體“羅輯思維”羅振宇就再三宣稱,微信自媒體是人格魅力體,受眾因其人格魅力而聚集,而成為鐵桿粉絲。一般來說,受歡迎的視頻評論出鏡者都有這樣的人格魅力:真誠、有見地、直抒己見。
出鏡者的人格魅力又是個性化的。不同的成長環境、人生經歷、學識專長,不同的外在形象、內在氣質、性格愛好,使出鏡者具有不同的個性化特征的客觀條件。比如羅振宇在優酷網的“羅輯思維”節目,屬于個人視頻脫口秀類型。他的宗旨就是:羅胖讀書,講給您聽。我們在知識中尋找獨立的見識,您在把玩知識中尋找思維的樂趣。我們的口號是,死磕自己,愉悅大家。每期節目他一個人滔滔不絕說一個小時,畫面也只有他本人的半身像,但是他卻以另類的觀點和思維、幽默生動的語言、親切隨意的表情,營造節目的獨特魅力。他優酷網上的2014年第14期視頻《阿根廷為什么哭泣》,有227.9萬多次播放,七千多人點贊。雖然“羅輯思維”如今已經停辦,但不可否認它曾經的輝煌。
當然,還有訪談式、對話式、辯論式等多種視頻評論形態,要做好移動傳播時代的視頻新聞評論,也遠遠不止上述這些規律,本文權當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新聞評論愛好者一起來探索。
這是水淼·Eyou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4-10-25 19:51:06)